鲁班,姓公输,名般。又称公输子、公输盘、班输、鲁般。鲁国人(都城山东曲阜,故里山东滕州),“般”和“班”同音,古时通用,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。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(公元前507年),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(公元前444年),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,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,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,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,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。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,两千多年以来,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,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。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。
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(国家优质工程)”(简称“鲁班奖”),原名“建筑工程鲁班奖”,是原中国建筑业联合会为贯彻执行“百年大计、质量第一”的方针,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全面提高,争创国际先进水平,在建设部的支持下,于1987年设立。
鲁班奖的定名,创立时曾进行过充分的讨论,提出过金鸡、金龙、百花、长城、鲁班等六七个名称,经过行业人士的反复研究,最后决定将该奖名称以中国建筑业的祖师爷鲁班的名字命名,称为“建筑工程鲁班奖”,简称“鲁班奖”。
对奖品鲁班金像的设计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,最后没有采用鲁班庙堂中道家神像的造型,而是按照历史传说和记载,把鲁班塑造成一个春秋时期鲁国装束的工匠,左手持墨斗曲于胸前,右手持“班母”拉出墨线停于腰侧。金像底座正面粘贴刻有获奖工程和承建单位名称的镀金标牌。自1987年颁奖以来,奖品的形象也得到了海内外的一致好评。
以下是我司制作鲁班奖雕塑的过程。
|